暗瘡爆發食龜苓膏?三思!
長暗瘡,相信所有人也必定體會過。很多人對初起的小瘡一般都不以為然:愛美一族或許會急著塗上遮瑕膏,懶人們或許會稍為勤加洗面,亦有很多人會選擇到樓下的涼茶店吃一盅龜苓膏,暗瘡不退的話隔日再吃,再不退的話再吃......豈料臉上的暗瘡還是不要臉地賴著不退,甚至長得更熱鬧了點,可真讓人抓狂。
有些病人束手無策,只好帶著口罩向醫師尋求幫助:
醫生,我連日嚟已經食緊龜苓膏同戒熱氣野,點解都仲會咁?
這時你眼前的醫師或許會皺一皺眉,然後建議你先不要服食龜苓膏或飲用各式的涼茶。
咦?平日無節制地大魚大肉,如今吃一吃補品竟也會有害?
是的,龜苓膏畢竟含有中藥成份,如果抱著「清熱」的心態把龜苓膏當成涼粉、啫喱等甜點進食,或許真的會加重暗瘡問題,補身變傷身!有暗瘡時食龜苓膏?請先想想以下幾項問題:
一、為何會爆暗瘡痘痘?
中醫常說要對症下藥,所謂的「對症」是要針對生病背後的機理去治療。我們感染了風熱,因為熱氣而長暗瘡;體質虛弱而有虛火,也是因為熱氣而長暗瘡;女子經期前後、壓力過大,肝鬱有瘀血,會生暗瘡;脾胃功能不調,滋生濕熱,也會生暗瘡。同是熱氣、氣鬱不暢,但背後的機理不同,治法當然不同。一盅龜苓膏,有著標準化的成份與藥效,豈能針對到不同的發病機理,又豈能照顧到每個人的體質?
二、龜苓膏不是《補品》嗎?
龜苓膏主要由金錢龜的龜甲及土茯苓,再加入不同成份的中草藥熬煉成而製成的,在坊間的處方各有差異,但總體來說為偏於甘寒的藥物。
對,是有一定藥性的藥物。據醫書記載,龜苓膏在清朝時曾用於治療皇族的天花病,乃治病之「藥」,而非單純的補品!
三、自己的體質適合吃龜苓膏嗎?
龜苓膏有甘寒的特性,的確有效清熱解毒,治療因風熱、濕熱而出現的暗瘡問題,但如果是脾胃虛寒、容易怕冷的人進食時便需多加留意,因為龜苓膏寒性的特質會損害脾胃。如果臉上暗瘡的紅腫程度不甚,顏色較暗而又無發熱感的話,便很可能是由氣虛所導致的暗瘡問題,這時進食龜苓膏便猶如向脾胃多投下一枚深水炸彈,用藥不當,弄巧反拙,所以進食龜苓膏前應先考慮自己的體質,切忌把龜苓膏視為補身甜品般頻頻進食。
小小的暗瘡,可以與風、濕、熱、經期、氣鬱等多種因素有關,想處理暗瘡問題,除了平日注意臉部清潔和保持情緒舒暢外,日常飲食對暗瘡起著十分重要的輔助作用,不可一味把暗瘡歸因於「熱氣」;在進涼茶店吃龜苓膏時也不妨先想想以上三個問題,也可考慮先徵詢醫師的意見,為免延醫而變得無法拾。
中醫內治+外治強化治療對付暗瘡
除內服治療外,中藥外用蒸敷中藥膜,也可有效治理暗瘡。嚴重患者可雙管齊下,以多種清熱解毒、鎮淨的中藥,敷上患者暗瘡部位,作一個蒸薰。內外治合治療。
加上以中藥治療的話,能起清熱解毒,調整體質之功效,醫師亦會指導患者飲食,生活作息及相關戒口建議,進一步降低日後暗瘡復發的機會,務求使患者早日擺脫暗瘡的困擾。
各種狀態及階段的暗瘡患者
粉刺聚集狀態
又未去到紅腫與爆的狀態,但又有好多
小的粉刺聚集,整塊面部的感覺不平滑
癒 合 狀 態
暗瘡已沒有再爆出嚟,剩餘色素沉聚在
皮膚之上,俗稱暗瘡印或者叫暗瘡疤
石頭瘡狀態
望落去又唔係紅腫,同皮膚顏色一玫,肉眼看到
某部位零舍突起,摸落去粒瘡好硬,同埋擠唔到
出嚟,或者「擠極」只係擠到體液出嚟,這一類
症是較難處理的一種,是需要較長時間治療。
睇過西醫,一停藥又死灰復燃
搽過處方藥物如A酸、類固醇、消炎藥,這類患者
皮膚容易敏感,乾或者望落去「似有一層油脂在皮
膚表層」,這類患者需要的時間也相對較長,因為
西醫較為主張抑壓方法,令暗瘡仍在皮膚底層,當
患者一停藥,暗瘡又「死灰復燃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