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痘痘唔一定係熱氣 看中醫如何診斷及治療!

生痘痘唔一定係熱氣
看中醫如何診斷及治療!

看到臉上有爆痘痘暗瘡的跡象,很多人立刻會把暗瘡跟熱氣連繫起來,接著便是喝涼茶、清熱湯水,龜苓膏,配合暗瘡消炎藥膏,一連串清熱攻勢,誓要把釀成痘痘暗瘡的「熱氣」撲熄。

可是,我們憑什麼認為痘痘暗瘡等於「熱氣」?
紅腫的痘痘暗瘡,初起時局部皮膚又會有灼熱、疼痛感,而且還多長在面上,如果這也不是熱氣的表現,還會是什麼?

如果你面上所長的痘痘有上述特點,確實很可能與火熱之邪有關。可是也有不少痘痘沒有上述表現,反而是色偏暗、痛感不明顯、反覆發作等,並非全部以涼茶「清火」就能治癒!如果按住這麼簡單的思路就好了,人人皆可行醫了。

「熱氣」型痘痘
清熱瀉火

真正由熱氣所致的暗瘡痘,在中醫又稱「實熱」,顧名思義是體內熱邪太盛,壅塞經絡而致的,火熱之邪有上炎、煎灼血液的特點,如果循行於面的經絡受熱邪侵擾,便容易爆發上述紅腫、熱、痛的暗瘡。中醫經典《黃帝內經》指「肺合皮毛」,肺經受外來風熱之邪侵擾,暗瘡較多見於兩頰部位;《內經》又有「諸痛癢瘡,皆屬於心」的說法,心火旺盛,夜眠不安或精神壓力過大,暗瘡則較常長在前額;又有脾胃積熱的病人,平日多吃煎炸辛辣的食物,暗瘡多長在鼻頭的「T」字位。這類暗瘡由實熱之邪所致,甚至可伴其他症候,如大便秘結、口渴唇紅等,結合整體表現有助明確診斷。

治療上,中醫以清熱瀉火為主,兼針對不同臟腑的熱邪:肺經熱盛者用輕清瀉火之品,如桑白皮、菊花;心火旺則用清心安神之品,如黃連、蓮子心;脾胃熱盛可用清胃祛濕之品,如茵陳、黃芩等。中醫又可施行針灸治療瀉法,有效疏通經絡而瀉火。

氣血不通型痘痘
祛邪通絡

如果暗瘡色暗而無灼熱感,只是腫勢較甚,多屬於氣血不通所致的暗瘡痘,誤以為熱氣而清火,自然無效,甚至會加重氣血不通之狀。中醫認為「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」,氣血要運行通暢,兩者都需處於健康的狀態,缺一不可。而氣血運行不通多由脾虛所致,脾胃將食物、水穀轉化成氣血,如果處理水穀的工廠出了毛病,水穀便會滯留在內,成為痰濕之邪,堆積日久而阻礙氣血運行,甚至有瘀血,成為色暗而腫甚的暗瘡。

如果水渠堵塞了,人們會「通渠」以恢復水管通暢,中醫的治療原則也是同理:化痰散結、活血化瘀,以祛邪通絡。常用方劑有二陳湯、桃紅四物湯等,當中有性味溫通的中藥,才能祛邪通絡,而這是涼性的清熱類中藥未能做到的!

虛熱型痘痘
不可胡亂清火!

更有部分病人的暗瘡痘因虛熱而致,顧名思義,就是跟上文所說的「實熱」相反,是披著「熱」皮的虛損型暗瘡!如果平素皮膚欠潤、兩顴潮紅,暗瘡紅腫痛感不明顯,加上暗瘡反覆發作,此消彼長而非一次性的大爆發,便很可能是虛熱而非實熱。中醫認為人體內的陰陽二氣互相作用於彼此,如果陰氣不足,陽氣便會顯得相對有餘而不受陰氣的牽制,上浮成為「虛火」,令頭面部出現上述疑似實熱的證候,要明確辨證,中醫會結合全身的症候,如果病人舌紅少苔,脈細而急促,便多屬虛熱型暗瘡痘痘。

這類暗瘡有「虛」的基礎,胡亂服清熱寒涼的食療可能會越清越虛!要治療這類暗瘡痘,中醫以滋陰為治本,導虛熱往下走為治標。常用處方有六味地黃丸、一陰煎等,適當加入解毒消腫之品,如土茯苓、蒲公英等。

「清熱」不是暗瘡的萬用治法

治療暗瘡問題亦講求對準病證,而非一味「專攻熱氣」。除了針對不同證型來選用內服中藥,針灸,或是中藥外敷、外洗都有療效。清代的《醫宗金鑒》就記載了顛倒散洗劑洗面的外治法,醫師亦可加減處方予病人外洗,內外兼治。